众所周知,创刊于光绪十年的《点石斋画报》是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,办刊15年共刊载了四千余幅作品,反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,揭露清廷的腐败丑恶现象,其中也有大量时事和社会新闻内容。在馆藏的《点石斋画报》中,发现了两幅以扬州民俗、民间逸事为题材的图景作品。
“《点石斋画报》是19世纪末在上海出版的一种带有很强新闻色彩的通俗画报,其内容涉及新闻时事、科学新知、市井琐事、奇风异俗、风光名胜等。”据档案部门文史专家魏怡勤介绍,综述这份画报的选题取材,可概括为时事、新知、奇闻等,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。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时事画报,《点石斋画报》反映了重要的民俗和历史,其中多为清末民间的风俗图画,魏怡勤透露,《点石斋画报》凝聚了单线与白描的精华。《点石斋画报》每幅图的文字都配有题目和详细的说明文字,图文合璧,开创了近代史上图文并茂,存史、教化的先河,被称之为近现代史上的“清明上河图”。翻开《点石斋画报》,一幅以白描手法绘制的黑白画引起了小编的注意。从画面看,是几个身着长袍马褂留着长辫的清人,怀揣着一件麒麟状物品,在一位农户家门口交谈喧闹的场景。“这幅图景揭示了当时流传在扬城民间的一个风俗,即‘送麒麟’”。
魏怡勤认为,这幅反映民间场景的画作之所以被《点石斋画报》选用,说明当时这种风俗已深植人心,根基深厚,有着广泛的影响力,这样的题材正符合《点石斋画报》的定位,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这一生活气息浓厚的民间场景。 魏怡勤说,从图中可以看出,三五成群的扬城乡民们,用五色纸扎成一头麒麟,在锣鼓声中,沿着大街小巷、挨家挨户,每至一户人家,每家就施以几枚铜钱,以图吉利。魏怡勤介绍,在扬城民间一直流传有麒麟送子的说法,有些人就拔下麒麟的颌下长须,以求生男,还有人甚至想多抢几根,分赠友人。“送麒麟是广泛流传于我市民间的民俗活动,已传承数百年,用以祈福避灾,预祝五谷丰盈,在民间,甚至还有人从事这一活动,有可以开启一年好运的说法。”根据东方文化相关资料整理发布。
在馆藏的《点石斋画报》中 发现图景作品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,请第一时间联系邮箱:2466368147@qq.com 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