喝过腊八粥,送走灶王爷,过大年的喜庆气氛早已酝酿浓郁,渐趋高潮。面对第一个放假的“年三十儿”,还真是有些新鲜。东北、鲁北等等习惯在中午吃团圆饭的人们终于找回了“年三十儿”传统的年味儿。那么,按照北京的“老礼儿”,大年三十儿究竟应该怎么过?民俗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——
“年三十儿”在北京
辰时~巳时(07-11时)贴春联、门神、“福”字扫除迎新未时(13-15时)准备年夜饭和饺子掌灯时分(18时左右)阖家团聚吃年夜饭戌时~亥时(19-23时)围炉守岁子时(23-01时)放鞭炮,吃饺子。
除夕,亦称“除夜”、“大年夜”、“年三十儿”,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,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。
大年三十儿究竟应该怎么过?
“除”者,去也,即除旧迎新之意,“夕”者,晚也,指一日将尽之时,“除夕”,即指每年腊月“月穷岁尽之日”的夜晚,它与春节(正月初一)首尾相连,有旧岁至此而除,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。所以,年三十儿的活动都以除旧布新,消灾祈福为中心。
王安石《元日》诗里写道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如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《梦梁录》中这样描述这一天的忙碌与热闹:“十二月尽,俗云‘月穷岁尽之日’,谓之‘除夜’。士家不论大小户,俱洒扫门去尘秽,净庭户,换门神,挂钟馗,钉桃符,贴春牌祭祀祖宗。遇夜则备迎神香话供物,以祈新岁之安。”
民俗专家高威
除夕怎么玩熬夜时孩子玩“升官图”
今年,除夕成了法定假日,从时间上给了大家一个亲近传统、体会传统和民俗文化的机会。
过去,北京过年最热闹的就是除夕。“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”,喝过了腊八粥,对过年的企盼就开始越来越紧迫了。为什么这么重视除夕?因为除夕夜的活动在过年的整个过程中最隆重热闹,比如要阖家团聚吃年夜饭、要守岁、祭祖、接神。
而“三十儿”的整个白天基本上都是在为晚上的活动做准备。早上起来要写春联、贴福字。春联贴出来之后,街坊邻居、亲戚朋友还要互相欣赏、交流一下。然后,就准备包饺子的面啊、馅啊,以前还要准备“踩岁”用的芝麻秸、高粱秆。
按照老传统,除夕夜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祭祖,这个活动不能简单的用“封建迷信”去否定。过去是农业社会,人们必须依靠整个家族的力量去丰衣足食。所以人丁兴旺、家族和谐非常重要,人们对祖先表示尊崇、感恩的仪式实际上是一种凝聚家族力量、调节家族关系的重要方式。
除了祭祖之外,还要接神。传说这天晚上,天上诸神要下界,腊月二十三上天的灶王爷今天也要回来。在这个节点上进行的这些祭祀活动,本质上是要强调人与人、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,天、地、人要和谐地在一起。这些仪式一开始,整个北京城家家户户都是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。
我们讲“守岁”、“过年”,“年”是个怪物,“岁”也是一个不好的概念。
在“岁更”这个新旧交替的时期,来年可能遇到顺利的事情,也可能遇到不好的事比如自然灾害;一睡觉就容易放松警惕,所以人们“守岁”就要熬一宿。
这个熬不是干熬,而是有很多有趣的娱乐活动。比如老人们玩牌,小孩儿们可以玩“升官图”,“升官图”讲一个小孩子长大成人一直到做翰林的过程,以前让小孩子玩这个实际上是要他爱读书、爱学习,把娱乐和教育结合在一起了。长辈还要给小孩子“压岁钱”,因为老人的人生经验丰富、定力强,能够压得住这个“岁”。
“岁更饺子年夜饭”,吃饺子最讲究的时候就是在“子时”。不过,全国各地除夕夜的风俗会有不同。在浙江一些地方,除夕的年夜饭类似火锅,把各种菜肴放进锅里热热闹闹地一起炖,大家都去吃,红火劲跟过年的气氛很贴切,它的意义同样是强调家族和谐团圆。
这么多年,很多习俗的形式都变了,但不变的是强调感恩和团圆的这个核心。现在一些慈善组织会在新年前后组织为弱势群体捐助、慰问孤老这样的活动,就很有意义。另外,组织一些公众的娱乐活动也是不错的形式,比如门头沟区曾经在双峪广场放烟火,老百姓不用花一分钱就享受了过节的热闹喜庆。在国外,很多民间社团和商会都会举行类似的活动,值得借鉴。
民俗·各地
“年三十儿”各地风俗
山 东
在鲁北,全家人的团圆饭放在大年三十儿中午。守岁到午夜零点之后,放鞭炮吃饺子。为了让自己鞭炮响得早,不少人家都要盯着表卡时间。午夜一到,鞭炮立刻响起来,一直持续到初一早上。
湖 南
除夕晚上零点的时候,各家要把一个金元宝模型放在门外,希望新的一年里招财进宝。人们要把鸡、肉、鱼炖好后,撒上红红的辣椒粉,象征年年有余、五谷丰登。
陕 北
这里的年三十儿有一种独特的习俗——打醋炭。人们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,再浇上醋。“打醋炭”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,意为驱邪,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。锅里好放些食物“照锅”,寓意一年不缺吃。
台 湾
台湾的除夕叫“过年日”。午后,人们要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。到了晚上,阖家焚香叩拜,然后对长者辞岁。接着是“围炉”,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,一家人围坐一桌,桌上摆满菜肴,桌下放置火盆。年夜饭后,高燃蜡炬来守岁,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,不能早睡,坐得越久,长辈得富寿越长,表示孝心。
江 苏
苏州人除夕守岁时,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。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,传到千家万户时,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。无论春夏秋冬,每日半夜正交子时,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,民间称为“分夜钟”。现在,每年除夕,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,击钟以分岁。姑苏城乡,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,会从广播中传出洪亮的寒山寺钟声,报道一年的开始。千家万户,听到钟声,爆竹齐鸣。
民俗专家崔普全
除夕怎么吃饺子煮破了要说“挣了”
除夕晚上的活动是讲究最多的。人们认为三十儿是个“煞时”,新年是个“吉时”,在这个新旧交替吉凶交错的时候,就要特别小心。
三十儿白天是最忙的时候,有个说法是“忙年”:贴门神、春桃点灯之前必须做完,房子总要象征性地扫一扫,花生、瓜子、糖和泡的水仙都要准备好,还有晚上的年夜饭和饺子。
过去的说法是“不祭祖不过年”,但是现在,最重要的是“大团圆”这个民族意识的传承,这种有特殊凝聚力的传承是最稳定的。
按老北京的规矩,年夜饭在掌灯的时候吃,这顿饭可以吃的时间长一点,一家人边吃边玩,到八九点钟撤了,等夜里十一点的时候再摆一桌。
吃年夜饭,桌上一定得有条鱼,这条鱼可以吃也可以不吃,是一个“连年有余”的寄托。在陕西、甘肃这些很缺鱼的地方,这道“菜”在年夜饭上也必不可少。人们会用一个木头刻的鱼来代替,上面也一样要倒上糖醋汁,你去夹它才发现原来连盘子带“鱼”是一起的。吃年夜饭的时候,还不能吃得太干净。
除夕夜还会有十二三岁的半大小男孩和乞丐在门外说吉利话“送财神”,人们要欢迎财神,就会给赏钱。这个时候如果不愿意“请”,也不能说“不请”或者“不要”,而要说“请过了”。以前,大家还在院子里铺芝麻秸,全家人都去“踩岁”。
包饺子的时候要说“馅儿多了”,不能说“面少了”;饺子煮破了,得说煮“挣了”,摔了东西要说“岁岁(碎碎)平安”,裂口的馒头得说是“笑开了口”。
如果家里有病人,除夕这天晚上要把药渣倒掉。“守岁”的时候灯要亮一宿,不能呵斥孩子,不能翻箱倒柜地找东西。
过节讲究入乡随俗,年三十儿的民俗习惯各地也会有自己的特点。在北京除夕夜要吃饺子,南方一些地方会吃年糕,而在四川,人们则要包汤圆。
以前三十儿即使不放假,实际上到了这天,人们在单位里也表现的很“浮”。以前我们在工厂里的时候,大家擦车的擦车,洗工作服的洗工作服,打电话订约会……现在给了假,大家就踏实了。除夕之外,清明、端午、中秋也被定为法定假日,体现了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尊重。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,请第一时间联系邮箱:2466368147@qq.com 删除,多谢。